close

intro

圖片來源:https://nacchocommunique.com/2014/05/30/media-release-community-input-resources-needed-for-healthy-future-of-national-aboriginal-and-torres-strait-islander-health-plan/

 

 

你對老家的感受是怎樣的呢?

當你隻身在外和當你身處家中時,或許會有著不同的解答。

當你在外頭,會詮釋得更血淋淋一點呢,還是附上一層遮瑕的濾鏡呢?

當你在家中,是放大了家中不足,還是享受著家庭溫暖呢?

是甚麼樣的因素使你對同樣的家,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呢?

除了身處的環境,還有處遇的順逆嗎?

 

身在外頭,

方順遂時,經常流連於多姿的世界,不想回家,

想要再得到更多人的重視,再搏得更多的發展。

不順遂時,不一定就想回家,

想到父母的神情與親戚的探問,自己支吾蒼白的解釋,

在外的不返,像極了赴刑場前的拖延。

 

身在家中,

順遂時回家,覺著自己的光環映照在家人身上,

儘管備受家人的體貼照顧,何嘗會想回饋些甚麼。

艱難時回家,則憂讒畏譏,

家人的光芒有時成了需要小心避開的過敏原。

整日裡鬱鬱思索著如何才能走出陰霾。

 

老家啊老家,

有人的經驗能不同於上述公式嗎 ?

 

對於家庭單純的美好感受,

關於回到家就會有好吃的甜品、熱湯、鮮果;

關於家中常備的優質熱水、沐浴品、床具,

那些想到「家」就會油然竄出的放鬆及幸福,

那些理所應當的,

或許只能存留於童年啊!

 

其他關於在外與在家中時,會影響對「家」看法的因素?(見下表)

  在外 回家
外表

可以穿得漂漂亮亮

擔心衣著不合時宜

穿漂亮沒人看

怎麼穿都沒關係

飲食

可以自由決定下一餐

煩惱下一餐要吃甚麼

常常吃外食營養不均衡

擔心食物買太多吃不完

要吃媽媽煮的食物

下一餐有媽媽準備

家裡冰箱大食物種類多

擔心買的食物被吃完

健康

熬夜沒人管

通常離健身房比較近

從更多人口中吸取健康知識

為保荷包而變瘦

因家人擔心減少熬夜

通常要去國小國中操場運動

遵守家庭對健康的觀念

大口放心吃而變胖

家人

通話聯繫感情

每件事都要轉化成語言傳遞

可以隱瞞一些事減少摩擦

面對面可以看到人

有些事不用特別說都知道

幸運的話有人當情感支柱

言談

需要跟進時事的發展

需要細查他人的情緒

一些日常不耗腦力的對話

不用小心翼翼怕得罪人

 

 

例如:一個不喜歡表達自己的人,如果是不喜歡向家人表達自己,可能會因為「方便隱瞞事情」而更喜歡待在外頭,認為家像監獄;

如果是不擅於向外人表述自己,則可能因為「不需要聊對時事八卦等的看法」而更喜歡待在家裡,認為家是最好的渡假勝地。

 

你有想過這個問題嗎?

覺得這很無聊嗎?

或是很值得玩味呢?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tty 的頭像
    Betty

    眼中驚奇

    Bet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