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真空採血管」順序錯了就GG惹...-醫護非視不可專區

 

其實我實習到現在,還未抽過病人的血(只抽過一次同學的),每次看學姊抽血,總覺不會的太多,

在網路上找資料時發現,社團法人台灣醫事檢驗學會有發行 「由靜脈採集血液檢體之檢驗作業指引」讓我稍能一窺抽血的堂奧。

以下的整理,並不代表已講述內文中的全部,只是方便我自己看的。

此外,若是想看 使用安全針具執行抽血技術教學」的影片,可以點此

祝  學習愉快。

採血6.png


採血5.png

備物1.png

備物2.png

備物3.png

備物4.png

雙方1.png

備物5.png

抽血部位

  1. 用手指觸摸並找尋靜脈之走向,動脈較靜脈有彈性,管壁更厚。已血栓化 (硬化) 之血管則毫無彈性,像一條粗繩索,容易滑動,此類血管不能抽血。
  2. 手肘有較多的靜脈接近於皮膚表面,因此優先部位依序是手肘,再來是手背。
  3. 第一順位靜脈為中尺骨靜脈 (median cubital veins)、第二順位是頭靜脈 ( cephalic veins) (最接近表層,血管固定不易滑動,針插入較不會痛, 更重要的是若針插歪了傷到神經的機會最小)
  4. 第三順位主/貴要靜脈(其接近神經及臂動脈),除非其他靜脈都找不到才考慮這裏。

禁止抽血部位

  1. 不得使用手腕手掌表面和拇指上方至中前臂外側腕
  2. 選擇靜脈要很小心,避開臂動脈,因為臂動脈經過
  3.  
  4. 絕對禁止之部位:
  1. 瘻管與人工血管

通常是外科手術埋入的人工血 管,以接通動脈及靜脈,只用於血液透析,若從此部位抽血,易造成感染與併發症。

  1. 動脈

不可將動脈穿刺視為靜脈穿刺的替代方法,因為動脈血與靜脈血的檢驗數值是有差異的。如果扎到動脈,產生併發症的風險也比靜脈高。

  •  

增加肌腱與神經受損的風險,病人易疼痛。

  •  
  •  

  

須經醫師同意之部位 

  1. 乳房切除術:若要選擇乳房切除側之靜脈,應先詢問過醫師,因為容易因淋巴滯留引起併發症。
  2. 下肢任何部位:增加糖尿病人者感染與凝血疾病人者產生血栓性靜脈炎風險。

禁可能避免之部位

 

(1)大範圍疤痕

應避開痊癒後之燒傷位置

(2)血腫

從血腫處抽血可能會導致錯誤檢驗結果,所以應該避開有血腫

之血管,若沒有其他血管可以選擇,則應在血腫之末端抽血 (遠端)

(3)留置針或血管通路裝置

留置針管是埋在血管內為了給藥、監控血壓或抽血檢查用,檢體可能會受輸液染污影響檢驗值,若沒有受過完整訓練並授權之抽血者,並不建議可允許從該處抽血。

(4)靜脈輸液之手臂

若該手臂有靜脈輸液時,就盡量以另一隻手臂來採血,因為靜脈輸液污染所抽的血液可能造成錯誤分析結果。若非得從該手臂採檢時,應請護理師完全停止靜脈輸液二分鐘後,從該手臂末端採檢,確實紀錄抽血部位。止血帶應綁在預抽血部位與靜脈輸注位置之間。

(5)發炎部位

易引起病人不適和合併症產生

(6)水腫部位

可能會影響檢驗結果

(7)中風或受傷的肢體

可能無法發現不良反應,如神經傷害、疼痛、感染等。

 

 

沒抽到血時,可以依照以下步驟調整

改變針之位置

  1. 若刺太深,輕輕拔回一些,假如不夠深,就再深入一些。(若是穿刺主/貴要靜脈者,針頭不能平行移動,因為附近有神經及動脈)
  2. 重新定位時,注意需先移除真空採血管或停止往
  3.  
  4. 勿使用同一支針做 2 次穿刺。
  5. 同一位採檢者不建議下針超過兩次,可行的話,換一位資深者抽血或通知醫師較好並依照規定紀錄。

感覺靜脈已經扁塌

  1. 如果靜脈已經吸附在針的斜面上,釋放真空壓力 (移除真空採血管或停止往後拉空針活塞),等待靜脈充填後,重新插入真空採血管或後拉活塞。
  2. 此時如果已經放鬆止血帶,請求另一人協助重新綁上止血帶。
  3. 如果仍無法順利採血,考慮使用較小的針頭並使用較小容量的真空採血管重新進行穿刺。

真空採血管

  1. 有可能是真空採血管的真空度不足,換另一支真空採血管試試。

 

 

止血

正常情況下

  1. 移除針頭後,於穿刺處上方覆蓋乾紗布墊或乾棉球並施加足夠的壓力讓血液不會從血管中滲出。
  2. 在該處黏貼透氣膠帶,確定血流已停止,並觀察有無血腫。
  3. 若採血部位為手肘處,請提醒病人手肘應該要伸直不能彎曲,先避免提重物。
  4. 告知病人壓住傷口至少 3-5 分鐘止血,15 分鐘後才能拆除透氣膠帶。

持續流血之狀況發生時

  1. 發生血腫或血流超過 5 分鐘,持續加壓在穿刺處上直至血流停止。
  2. 住院病人則應該告訴護理人員協助處理,必要時通知主治醫師。

 

靜脈穿刺

一般

  1. 於預計穿刺處之遠端將病人手臂牢牢抓住固定好,用大拇指將其表皮繃緊,如此可固定靜脈使其不易移動。注意大拇指需在欲穿刺處下方 2.5-5 公分處。

小孩和困難抽血者

  1. 避免血管塌陷而使血流受阻,可使用 22-23G等較小號之針頭或蝴蝶針,並使用小容量之部分真空採血管,以降低真空抽血之吸力。

2. 16 歲以下之小兒都建議用號碼較大之細小針

   頭。

3. 若血管細小非常難抽,可使用腳跟或手指穿刺進

   行微量採檢,依項目所需最低血量進行採集。

4. 盡量與陪伴者使用一些溝通技巧與小孩溝通,並

   且利用小孩可接受的方式分散注意力。

5. 必要時請一個助手幫忙固定小孩,避免小孩因為掙扎過度而導致受傷。

 

採血.png

採血2.png

 

 

以下資料來源於「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檢驗醫學部------與採血有關之問題探討

採血7.png

溶血1.png

 

 

溶血2.png

溶血3.png

CLOT1.png

不足.png

送檢.png

DATA差異.png

選管.png

 

灰頭.png

 

拒收檢體.png

血腫瘀青.png

送檢2.pn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tty 的頭像
    Betty

    眼中驚奇

    Bet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