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斯妥也夫斯基的著作中有兩個問題一再地在書中出現:「如果沒有上帝,我為甚麼不能為所欲為?」、「如果人死後沒有靈魂繼續存在,我為甚麼要有道德?」

 

2.西方中世紀一千多年,道德由天主教的十誡維繫。(被詬病的地方:宗教講「死後的報應」,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種效益論)

天主教十誡.png

 

3.康德近代德國的哲學家,在他之前,歐洲的哲學是以法語系統為主(笛卡兒為代表);在他之後,要學哲學,就一定要學德文,從他之後,德國唯心論等高手輩出,一路到黑格爾,之後也是德國的天下,叔本華、尼采是一個路線;費爾巴哈、馬克思是一個路線,康德是轉捩點,其哲學被稱作「先驗哲學」,(先於經驗,並作為經驗之基礎者稱為先驗)。

 

4.康德一生考慮四個問題:「我能夠知道甚麼?」(人永遠不可以知道本體,本體有三個:自我不可知、世界不可知、上帝不可知)(人只能知道現象,認知必需透過感官,理性只能使用概念)、「我應該做甚麼?」(此部分是康德思想的重點:「應該」涉及到道德,自我本來不可知,透過應該做的事(把自我)展現出來)、「我可以希望甚麼?」(康德對審美的評斷)、「人是甚麼?」(哲學的人類學,指在哲學上看人和其他生物有甚麼不同)。-----只有透過道德實踐,人才能肯定自己的自我,再把無法認知的上帝加以恢復;人對上帝的認識永遠只能在上帝的作用上,不可能認識上帝本身,但如果不承認有上帝,上帝怎麼會有作用呢?--------康德的哲學一開始把三個本體排除在外,講道德時,讓「自我」和「上帝」回來,而最後,「世界」必須存在以作為道德實踐的場所,由一開始的否定,變為最終的肯定。

 

5.康德是西方重要哲學家,如果要從西方哲學史上選兩個人做代表,則前有柏拉圖,後有康德;康德和柏拉圖都活到80歲,且都沒有結婚。

6.康德趣談: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每天七點鐘出門散步,變成人體時鐘。

7.絕對命令:康德認為一個行為如果不能普遍化,就不要做。如:借了自己的學生錢,按理說之後每個學生借錢都應該答應,這名學生隔天再借錢也應該答應,所以康德就拒絕借費希特(曾是康德的學生)錢,跟費希特說可以向出版社推薦他,讓費希特寫書。

8.康德的書第一本是《純粹理性批判》、第二本是《實踐理性批判》、第三本是《判斷力批判》。

9.康德哲學核心概念:不可以只是把人當作工具利用,也應該尊重他是一個人(人文主義)。

10.康德義務論的缺點:人很少能為自己立法,沒辦法每次選擇時都想到全人類如何,人遵守的規範一般都是接收而來,人需要練習將外界的要求(被動)變成主動的選擇..............康德的哲學被嘲諷是形式主義(太過於把每件事都變成義務了,如:探病是出於義務還是關心。)

11.中國講的倫理道德道德指涉的是「個人」,一個人有無行善的動機、使用的方法是否正確、達成的效果是否對別人有益;倫理再中國講「五倫」,倫理側重於行為規範,大家遵守就能使社會和諧。

12.老師結語:效益論、德行論等理論,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是混用的。

 

課程講義:http://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4S103/104S103_AA06L01.pdf(內有效益論、德行論、義務論的重點摘要)

 

 

 

arrow
arrow

    Bet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